编者按: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基本单元,是强化基层治理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、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载体和抓手。而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工作中坚力量,他们扎根社区、扎根基层,通过挖掘居民实际需求,精准落实惠民政策,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家里、邻里、心里。 我们将聚焦锦南社工日常,陆续推出“锦南社工故事”系列宣传。本期主人公是兰锦社区社工许奕晗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一线故事。 被需要 不知道居民眼中的社区工作者是怎样的,是他们家长里短的身边人?还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志愿者?工作中,我时常问自己,我每天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,随着时间的流逝答案渐渐清晰。 有一天,我接到一通求助电话:“你们能不能帮帮我,帮我把我爸爸送去医院”一段哽咽、稚嫩而又无助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。书记和我立即上门了解情况。 踏入女孩家门的那一刻,映入眼帘的是地面上散落的空药瓶、家具上厚厚的灰尘和不断抽泣的女孩小陶。见状我立马安抚到“别担心,总会有解决办法的。”她边哭,边微微的点了点头。短暂沟通后进到她父亲的房间,眼前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。男人的面颊异常消瘦但肚大如箩,双腿肿胀,两只脚也涨的分不清哪里是脚掌哪里是脚趾,全身无力,只能以双手支撑着勉强靠在床边,嘴角还有残留的血迹,地面上也到处散落着带血的纸巾。 见到我们,他直起身子努力让自己清晰地说出每一个字。“我们是温州人,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和他妈妈离婚了,离婚后我带着女儿在杭州,近两年孩子要上学,才搬回临安居住。”谈到女儿时,他的语气还是比较宽慰的,但说起家里情况,他明显有些郁郁:“之前我是做粮油销售工作的,生意倒还不错,但疫情影响太大了,身体又不争气,就这么垮掉了,生意也做不下去了。老家亲戚的日子也不好过,我母亲身体也一直不好……”说着说着,便哽咽了。 “微心愿” 当问及他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,老陶激动的说:“我想尽快入院治疗。”但很快他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,“但是我的医保已经断缴几个月了,交不起医药费,2月起就再没有去过医院。”老陶边说边示意女儿去给我们倒杯水。女孩走出房门后,他跟我们说“我女儿刚考上高中,因为我的病,只能在家照顾我,没去上学。我倒是没啥,可她还这么小”我看到老陶的眼中有些泛起泪光。简短的独白仿佛抽空了他所有的力气,他沉默许久。直到女儿回来,他的眼神里又充满了宠溺、自责和希望。 我主动申请了后续工作,当即联系街道相关科室,由于户口原因,很多福利政策无法直接给予他们,但在不懈的沟通和努力下,我当天为他们争取到了一笔应急救助资金。之后我又联系了妇联、共建单位等救助力量,还在“西湖先锋”发起微心愿活动,希望为他们寻得更多帮助。在这段日子里我也经常去到她们家,有时帮助小陶学习,有时教她家务杂事,帮助她能掌握一些生活的技能。 俗话说“涓滴之水成海洋,颗颗爱心变希望”,在一次次和老陶老家的民政部门沟通联系后,我们成功为老陶一家申请到了低保。此外,还为他们筹集到2万元的救助资金。目前老陶已经住进医院开始治疗,小女孩也重返校园,享受着她这个年纪本应经历的风华和美好。两人的生活眼见得在慢慢变好。 “隐秘而伟大” “女儿重新回去上学了,我也可以安心看病了,有人记着日子总会好起来。”这是老陶住院前对我们说的话。生活百般苦,只为一缕甜,说的便是老陶这样的人,他们就像悬崖边上的人,随时会被生理上的折磨、心理上的绝望吹下悬崖。维持他们求生希望的是孩子是家庭,而离他们最近的一只手,便是我们。我们通过走访,了解困难家庭的需求,及时向“悬崖边上的人”伸出援手,利用基层社区与上级政府紧密相联的特性,积极协调各方实质帮助困难家庭,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。紧盯群众最急、最忧的问题,回应群众关心、关切的事情,贴心、暖心地解决好一件件群众的身边事和微小事。 前不久接到老陶打来的电话,他说“我现在已经不需要卧床可以正常下地走路了,感谢社区,帮我们联系政府,还找来这么多好心人和爱心企业。感谢你们帮助,给我和我女儿带来了希望。” 甘于平凡而又注定非凡。我想这便是对社区工作最好的诠释。社区工作者实现自我的方式从来不是让自己站在聚光灯前,享受瞩目的眼光和热烈的掌声,而是深耕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,用自己的力量温暖他人。只有真正寓服务于办实事之中,生根于平凡的种子,才会酝酿出不凡的力量。 (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)
|